Patrizio Vinciarelli 創立 Vicor,解決電源轉換難題
Vicor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Patrizio Vinciarelli VICO
大多數人都知道 Gordon Moore,這位 Intel的 傳奇聯合創始人早在 1965 年就有過著名的觀察:密集集成電路(計算機芯片)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兩年就會翻一番。這個周期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盡管這已經接近工程師在近量子層面操縱物質的極限。
很少有人知道將電網電源轉換為微型芯片供電所需的類似創新周期。然而,一位曾在瑞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和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研究高能物理學的教授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從理論物理學到將突破性電源轉換方法商業化,成立了一家名為 Vicor 的公司。 博士出身的億萬富翁 Patrizio Vinciarelli于1981年創立Vicor,該公司基于一系列專利技術,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模塊化電源組件和完整的電源系統。他在電子轉換技術方面擁有 100多項專利,1990年公司上市 (VICR),現在市值超過 20億美元。
“畢業后的前 10年,我在歐洲日內瓦的歐洲核研究中心、美國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和東海岸的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粒子物理學基礎研究。我慢慢對自己學術領域的進展感到有些沮喪,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這一領域經歷了巨大發展,但事實上,進展正在放緩。”擁有100多項電子轉換技術專利的 Vinciarelli講道。
他發現當時的電源轉換解決方案很原始,缺乏可擴展性。他從學術界轉到商界,研究如何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或者如何在較小的空間內以較小的重量和體積處理大量電力的能力。在 Vicor成立之初,他想出了一些方法來實現降低功率的功能,其頻率比公認可行的頻率高10~15倍。
從理論到 1984年的第一款產品,Vicor花了大約三年時間。第一款產品提供每立方英寸25 W的功率密度,比當時其它任何解決方案的密度都要高20倍。據Vinciarelli介紹,兩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為 Vicor產品的推出提供了部分種子資金。“從那時起,我們不斷刷新這個關鍵數字,現在我們的產品達到了每立方英寸約 10,000 W 的密度。與1980年的技術水平相比,隨著我們不斷改進,現在的增長已達到 3個數量級,也就是1萬倍。”Vinciarelli表示。
Vicor 獲專利的高性能電源模塊在 2022 年產生了近4億美元的銷售額,幫助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太陽能、汽車、數據中心以及新一代計算領域的創新不斷快速發展。公司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安多弗,員工人數超過1,000名,在安多弗設有制造廠。尤其令 Vinciarelli 感到自豪的是,公司所有制造設施都在美國。
事實上,Vicor最近為一座新的、占地面積90,000平方英尺的業界一流電源模塊制造廠舉行了開工慶典儀式,該廠也位于安多弗。這座工廠的建立是為了支持公司所服務的快速增長行業的需求。據Vicor介紹,這是世界上第一座轉換器級封裝 (ChiP?) 制造廠。
“Vicor 一直主張以美國為基地的制造戰略。我們一直認為,自動化和技術應該立足于工程開發的區域,也就是說工程開發應與工廠非常近。”Vinciarelli表示。
Vinciarelli說,為新工廠投資的近 1億美元資金將會很快得到回報,每年將為公司帶來約10億美元的收入。即使進行了這筆投資,公司的現金流仍然為正,不過投資者是否有耐心為未來盈利投入這么多資金還有待觀察。Vinciarelli的答案是,耐心的投資者將得到回報。
Vinciarelli在意大利羅馬長大,父親是一名學者,也是一名聯合國外交官,曾去過世界各地的沖突地區。他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見證了物理學令人振奮的發展,為了進一步追求理想,他去了羅馬大學,在這里獲得了博士學位。為了攻讀博士后,他來到了美國,在接下來的1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更好的電源系統解決方案,并于1981年創立Vicor。他將早期創業的成功歸功于物理學界及其學術界同仁的鼓勵和投資。
Vicor和76歲的Vinciarelli 的未來將會怎樣?其20億美元的市值是否會讓Vicor成為大型公司或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收購目標?
“正如您想像的那樣,投資銀行家們正在四處觀望。因此,我們一直都有興趣和他們談談。但是,坦率地講我認為公司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市場機遇巨大且及時。我們非常享受,不只是我自己,我想公司里和我共事的同事也都會對我們的前景感到振奮。所以我們相信,我們會讓它在未來 5~10年繼續發展。也許這些收購機會會變得更有吸引力。就我個人而言,我精力充沛,充滿激情,也想不出再去做別的事情的理由。”Vinciarelli 總結道。
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在福布斯擔任首席品牌官、首席洞察官以及 Forbes Insights 和 Forbes CMO Practice 的創始人。現在我擔任 Revenue Enablement Institute旗下 CXO Research 的常務董事。 我是Profitable Brilliance: How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s Become Thought Leaders一書的合著者,該書現已在亞馬遜上發售。
同類文章排行
- 萬馬高分子助力,國內首條公里級大長度環保
- 主營產品有哪些?
- 購買后產品發什么快遞?
- 節能轉型,電機產業鏈有哪些變革性機會?
- 機器手臂的創新應用:輕薄短小、智能高效
- 更緊湊而高效的機器人世界
- 產品供貨周期需要多久?
- 當半導體碰上 AMR,來一場智能化的精彩
-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 通向智能工廠的硬核技術,哪些和你有關?
最新資訊文章
- 英孚康是羅克韋爾的替代品?不止如此
- 歐洲航天局利用MVG設備大幅增強新型 H
- Profinet轉canopen網關連接
- DATALOGIC得利捷 | 物流之眼利
- 施耐德電氣與標領智能裝備強強聯合,共創電
- 【有現貨】KB-LS10N-C KB-L
- 華北工控打造網安專用主板,基于飛騰D20
- PLC通訊革新:EtherNetIP轉P
- 華北工控ATX-6152:高度集成化!提
- 巴斯夫成功完成Ethernet-APL試
- HRPG-1000N3 系列:1000W
- RQB60W12 系列:60W 1/4
- NPB-450-NFC 系列:450W
- VFD 系列:150W~750W 工業用
- NGE12/18 系列:12W/18W
- 工業現場ModbusTCP轉EtherN
- DJM / FT系列:12V/38~15
- SI06W8/DI06W8 系列:超寬壓
- NGE100 (U) 系列:100W 環
- LOP-200/300系列:200W &